看完《731》有些痛,有些恨永远不能忘
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像一把钝刀,慢慢割在心上。那些被当作“实验材料”的普通人,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孩子、孩子的父母,却在“731部队”的实验室里,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折磨。没有华丽的特效,没有刻意煽情的台词,只是平铺直叙地还原历史,就足以让人攥紧拳头,眼眶发烫。
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像一把钝刀,慢慢割在心上。那些被当作“实验材料”的普通人,他们也曾是父母的孩子、孩子的父母,却在“731部队”的实验室里,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折磨。没有华丽的特效,没有刻意煽情的台词,只是平铺直叙地还原历史,就足以让人攥紧拳头,眼眶发烫。
当《731》的片名出现在大银幕上,它承载的便早已超越了一部普通电影的范畴。上映首日票房冲破4.5亿,在国庆档前的冷清档期里逆势突围,这样的成绩,与其说是观众对影片艺术水准的肯定,不如说是对那段民族伤痛记忆的集体回应。
一星的网友说,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是有问题的,这是一段历史不可否认,但是观看起来感觉很乱。当时我心里就在想,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争议?
千呼万唤始出来,在经历了重重的阻碍之后《731》终于上映了,还是在918这样一个极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。
如果说跳蚤、鼠疫和毒气活体实验是731部队的“明刀明枪”,那么今村佳代的存在,则是潜藏在人性深渊中的“无声屠刀”。电影《731》中,这个看似优雅的日本女军官,用两个细思极恐的伏笔,揭露了比酷刑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——当邪恶被日常化,当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界限彻
《731》为何在西方上映?这背后是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与对和平的共同呼唤。2025年9月18日,《731》在多国同步上映,以首日25.6万场次,34项里程碑的姿态,将这段被刻意遮蔽的历史暴力推入国际视野。
前几天一部叫《731》的电影在哈尔滨首映,现场哭成一片。导演赵林山说了,电影必须在哈尔滨放,毕竟这是当年731部队干坏事的地方。他站台上说着说着就哭了,说拍这部电影太难了。
当灯光渐暗,电影《731》的画面在银幕上缓缓展开,我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拽入了那段被血与泪浸透的黑暗历史。走出影院许久,我的心情依旧沉重,那些残忍的画面、绝望的眼神,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。
近期上映的国产电影《731》刚三天票房就破了10亿,创下单日最高上映场次纪录。电影讲的是抗战快结束时,日本731部队在黑龙江哈尔滨做人体实验、细菌战的故事,9月18号全球首映,预售加上前三天票房直接冲到十亿,连外国观众都哭成一片。
9月18日公映以来,票房一路飙红 - 首日破五亿,三天冲七亿,这数据放在历史题材电影里绝对是天花板级别。
对这部电影没抱太大的期待,看完感觉《731》口碑会两极分化,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电影拍得烂,故事没讲好,而也有人觉得电影不错,至少拍出了731部队的残酷,没有美化日本人。
目前,电影《731》已经上映三日,票房即将突破十亿大关,单日票房也打破了自身记录,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,大家对这段历史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。
当《731》的海报出现在影院门口,红色的“真相”二字格外刺眼。有人说:“这电影必须让所有人都看!”有人说:“孩子太小,看不懂也承受不了。”关于“全民观看”的争论,其实藏着更深刻的问题——我们该如何面对历史的“重量”?
纪录电影《731》今日正式拉开首映帷幕,首批观众步出影院时,脸上难掩沉重,没有热烈的讨论,只有压抑的叹息,不少人用纸巾擦拭着眼角未干的泪水,久久伫立在影院门口不愿离去。
最初以为电影《731》上映以后,将会是成年人专属的沉重沉默以及各种激昂愤慨,毕竟那是历经世事者面对这般残酷历史时,最常有的情绪表达。
一部揭露历史真相的电影正在全国影院掀起观影热潮。最新票房数据显示,《731》上映首日便突破2亿大关,单日票房连续三天保持增长势头。这部讲述日本侵华期间731部队罪行的影片,为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庆档脱颖而出?
在历史的长河中,总有一些伤痛不能被遗忘,总有一些真相需要被铭记。为何一部揭露二战时期日军 731 部队暴行的电影《731》,会特意选择在“九一八”纪念日这一天于全球上映?它又将凭借何种力量唤醒那沉睡已久的历史呢?
这不,截至 9 月 20 日 19 时 56 分,电影《731》总票房(含预售)突破了 10 亿大关,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!
《731》上映的阵仗可不小,连新华社都报道了它的票房成绩,上映当天票房就破了2亿。排片量也特别猛,首日预售场次超过23.6万场,比《速度与激情9》《复仇者联盟4》这些大片的排片还多,直接成了中国影史上映首日场次最多的电影。
电影《731》因种种原因,公映日期一拖再拖,内容一改再改,镜头一删再删,最终,这部筹备十余年、查阅几千页解密档案的电影《731》,在9月18日正式公映。